• 瀏覽: 1,528
  • 追帖: 1
相信不少朋友都玩過《獵殺潛航》這個遊戲,遊戲中玩家指揮的潛艇經常要與對方水面艦艇交手,當然結果往往是玩家獲勝。遊戲畢竟是虛擬,那么現實中的潛艇與水面艦艇之間的攻防對抗,是怎樣進行的呢?



《獵殺潛航》中對抗

咱們先來看看水面艦艇怎樣反潛和反跟蹤。目前各國以驅逐艦和護衛艦為代表的水面艦艇,在應對潛艇跟蹤和襲擊方面有很多手段。高精度的艦載聲吶可時時偵聽到來自潛艇的噪音,特殊設計的雷達可捕捉到潛艇露出水面的潛望鏡、通氣管及天線等。
艦載反潛機拋到海面上的聲吶浮標,以及用于實戰的深水炸彈和火箭彈都使潛艇對水面艦艇的跟蹤和偵察頗不容易。那豈不是說水面艦艇已經取得了對潛艇的優勢呢,當然不是。由于技術的進步,現代潛艇對水面艦艇的威脅遠比以前要大。




拖曳聲納長度超過千米,可探入不同深度的水層偵聽潛艇

現代潛艇跟蹤和偵察水面艦艇主要依靠兩種手段:聲吶和潛望鏡。潛艇聲吶包括主動聲吶和被動聲吶,前者主動發出音響信號,根據信號接觸船體后反射回來的變化,來計算該物體的相對方位與距離等信息;而後者不發出任何信號,只接收來自于周圍的各種音響來識別不同的物體。在遭到水面艦艇壓制的情況下,被動聲吶往往大顯身手。
潛艇上的聲吶在接收到信號后和艇上聲紋數據庫中的信號比對,就能跟據對方的特性識別敵友並作出是否戰鬥的判斷。潛望鏡是潛艇上的“經典”裝備,現代潛艇上的潛望鏡增強了在惡劣天氣與夜間觀測的能力,可以將目標影像以數據的形式儲存,進行事後情報分析。




德國開發的IDAS導彈

潛艇經過特殊設計的艇體消聲瓦和螺旋槳,使水面艦艇對潛艇的偵察變得更困難,從而增加了潛艇跟蹤的隱蔽性。當今的潛艇還裝備有自航式水聲誘餌、氣泡彈等對抗手段,可以干擾、迷惑水面艦艇,掩護潛艇金蟬脫殼。至于以前讓潛艇很頭痛的反潛機,現在也有對付它的辦法——潛射防空導彈,例如德國開發的IDAS導彈和傳說中的我國新型潛射導彈。
有人會說潛艇發現了水面艦艇又能怎么樣,它能長時間跟蹤水面艦艇嗎?這個問題取決于潛艇在跟蹤時能夠在水下“憋”多長時間,因為浮出水面的跟蹤無疑是“自殺”。常規柴電潛艇的柴油機負責潛艇在水面上航行並為蓄電池充電。在潛航時,電動機使用預先儲備在蓄電池中的電力航行,先進的AIP技術能夠大大增加常規潛艇的水下續航力。




094核潛艇

不過潛艇的電池容量是有限的,即便採取很低的航速也無法長時間潛航,必須在電力消耗完后浮上水面充電。即便是不需浮出水面補充電力的核潛艇,其潛航最高速度一般為20節左右,也難以對航速為30節左右的水面艦艇持續跟蹤。所以戰時潛艇一般會選擇提前潛伏在作戰海域,守株待兔。
在和平時期,潛艇遇上他國戰艦一般也只會進行短時追蹤,一方面可以搜集對方的聲紋資料,另一方面可以試探對方的反潛能力。至于外媒時常渲染“中國核潛艇跟蹤美國水面艦艇”,從海軍戰術角度來說不成立,更多是別有用心的做法。倒是水面艦艇在平時發現他國潛艇,一般會主動進行追蹤,既能干擾對方追蹤、又能搜集情報。




403艇

1994年10月,我國403艇遠航訓練歸來時被美“小鷹”號航母戰鬥群發現。美軍派出驅逐艦並起飛S-3B“北歐海盜”反潛機,對該艇進行了跟蹤、騷擾甚至模擬攻擊,引發了中美間的對峙。事後美海軍稱該事件是“二戰后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區域最具爆炸性的海上接觸”。
不過在和平時期,水面艦艇艦與潛艇之間的對抗得格外小心,一旦一方“動真格的”就意味着兩國之間爆發戰爭。在冷戰的高峰期,美蘇兩國的水面艦艇和潛艇經常在海上玩這種“貓捉老鼠”的遊戲,但幸好未因此擦槍走火。




英國F107反潛護衛艦與蘇聯613型潛艇對峙

1962年10月27日,古巴附近海域,美國海軍對處于潛伏狀態的一艘蘇聯核潛艇投擲深水炸彈,企圖逼迫其上浮。蘇聯潛艇指揮官判定戰爭已經爆發,不過他最終還是上浮請示莫斯科是否回擊,結果被莫斯科否決了,不然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可能就此打起來了。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CAGCN6LI05159TSH.html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