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34,363
  • 回覆: 143
  • 追帖: 13
  • 分享: 30





【on.cc東網專訊】「〡〤〨」你看得懂嗎?這些字體曾經充斥香港街頭巷尾,只要是商戶標示價錢,必然使用,它叫花碼,是其中一種數目字。不過,隨着時代變化,花碼數字已成「文化遺產」。東網記者在港九新界各區搜尋,上環海味街、嘉咸街街市及灣仔街市等舊商戶都已棄用,改為阿拉伯數字,僅在少數食肆仍有花碼影蹤,東主希望藉此教育學生識多一種字體,不過並非個個看得懂,「啲內地人全部唔識睇,以為我啲糖水全部1蚊碗。」

「148囉!以前我哋都係用依啲字,係中國傳統數字,當年唔使人教,自然會識,但好耐都冇人用啦!」記者手持「〡〤〨」花碼數字訪問途人,除了年逾90歲的鄺伯伯一眼認到這些數字外,年輕一輩大都一面茫然。「以前街市都有見過。」年輕的歐陽小姐成功認出1及4字,對花碼數字已感到陌生,但認為花碼是傳統文化,值得保存。

花碼數字源自內地蘇州,以往廣泛應用於香港小販攤檔,小巴價錢牌亦曾使用花碼。要看懂花碼並不困難,價錢牌一般分為兩行,第1行記載數字,第2行記數值單位,如第2行單位是百元,即第1行第1位數字為百位。例如〡〤〨下方為百元,即是148元,而〡〤〨下方為十元,即是14.8元。

上環傳統酒樓蓮香居及蓮香樓仍局部使用花碼,蓮香集團公關部林先生指:「以前酒樓餐牌都係用毛筆寫,阿拉伯數字太多彎位,毛筆寫出嚟唔靚,花碼先寫到嗰種書法美感,所以酒樓一定用花碼。」不過,他指近年看不懂花碼的顧客愈來愈多,因此餐牌已順應民意轉為阿拉伯數字,只有牆上的時令推介餐單才會用花碼。他表示:「始終係傳統文化,可以保留,我哋都會盡量保留。」

上環的瑞記及油麻地源記喳咋亦在牆上餐牌使用花碼數字,源記喳咋老闆陳先生解釋:「我爸爸以前都係用花碼字,而我都唔想去改。」他直言愈來愈少年輕一代認識花碼數子,盼望店舖的花碼餐牌可以教懂學生認識中國傳統數字。他又笑言:「特別啲內地人全部唔識睇,以為我啲糖水全部1蚊碗,龜苓膏都係10蚊碗?唔好玩啦!」

香港歷史學者梁炳華指出,花碼用作配合算盤使用,但隨着時代演變,算盤已被計算機淘汰,花碼亦日趨罕見。他回憶:「以前我哋讀書時,學校都有教算盤,花碼用嚟標示運算結果,所以我哋個年代的人對花碼係好熟悉,但現今都係方便為主,只會用阿拉伯數字,冇咩人認識花碼。」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60525/bkn-20160525070008045-0525_00822_001.html

以前學校都有教,而家有幾多人識.......



尊重,從來都是一種雙向的關係
我識 ! 60 後 小學時學過 .
依D 先係本土文化 , 班本土友應該要保護依種花碼字 .



引用:
原帖由 OOMAN 於 2016-5-25 08:28 AM 發表
我識 ! 60 後 小學時學過 .
依D 先係本土文化 , 班本土友應該要保護依種花碼字 .
冇嘩眾取寵核心價值, 班本土友係唔會關心........!!



3 0624700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OOMAN 於 2016-5-25 08:28 AM 發表
我識 ! 60 後 小學時學過 .
依D 先係本土文化 , 班本土友應該要保護依種花碼字 .
係全中國嘅傳統文化






引用:
原帖由 iusenote 於 2016-5-25 08:24 AM 發表




【on.cc東網 ...
70後都識



比繁體更傳統的點會有人識


壹 貳  肆 都無人識



80頭 小學都有學






好懷念


[隱藏]
在香港傳統市場見過,不認識。


中國數字






以前在外圍落馬纜,銀碼都是用花碼字來寫。






冇見過






細個去街市,搭紅頂都係用呢啲字牌。點解無李土出黎話要捍衛同保留集體回憶?






[隱藏]
入去影相後走






鍵盤翻頁
左右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