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177
文鬥抗爭

「政府以『白色恐怖』逮捕學生,我們於是組織起來,同時喚醒廣大市民的愛國情緒。」

現任立法會議員葉國謙六七年時就讀漢華中學四年級,年僅十五歲已是漢華學生鬥委會成員,專資策劃對抗活動。學生都認為自己擔當「先鋒隊」角色,抗爭亦限於文鬥多於武鬥。

漢華學生鬥委會分為多個小部門,包括策劃、聯絡、製作印刷 品、籌備集會等。十多個同學為一個網絡,互相知會行動,老師擔當 指導角色。由於警方可以隨意搜身,同學準備派傳單和舉行集會時都要小心翼翼。

被捉會遭「砌生豬肉」

「我們不會像現今般公開派發傳單,倒是每個人自行到一幢樓宇高層,再把傳單散落在街上。」葉國謙説,他們將傳單藏在樂器箱、 米缸或櫃底,行動時選擇人多的地方,然後上樓把傳單散下,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方式離開,這種「兵捉賊」的心態,與港府實施的「白色恐怖」有密切關係。「被(警員)捉到就死定,你以為是檢查身份證這樣簡單?試過有人被無辜拉回警局,遭毒打之餘,還被『砌生豬 肉』,同學都是抱著公義的心理來冒險。」葉國謙又指出,當時搞的「飛行集會」,還得到工人們的配合掩護,學生才能免受拘捕的威 脅。

工人掩護搞「飛行集會」

所謂「飛行集會」,就是各人事前裝作不認識,在預定時間集合,再迅速高喊口號和抗議,然後在警察到場前離開現場。當時不少工人在外圍「睇水」,發現有危險即通知學生,保護他們離去。

他憶述六七前敎育司署督學對左校的巡視十分嚴謹,諸如學生人 數、老師人數、走火通道和學校設備都有一定要求標準,反而當校長黃建立被捕後,督學的巡查反而減少了。 「外面對左校的言論有太多形容,但多數是誇張事實,再者我們又對督學視若無睹,即使有人到來,學生亦如常喊口號,他們(視學官)怕了我們呢。」

校長黃建立被拘捕後,學生和老師均對警方戒備起來,有學生及老師分駐學校守夜外,平時亦有人負資巡視學校周圍,氣氛陷入緊張狀態。「放學時便除去校服,不讓人知道我是漢華學生身份。」

畢業後葉國謙成為母校的老師,繼續與漢華的緣份,不少同學亦任職於中資機構,如中資銀行、國貨公司。「公務員或正常公司得悉你是左校出來的,都不會聘請,況且國營公司缺乏人才,我們順理成章加入,所以沒有找工作的困難。」

「左校得不到政府津貼,資源缺乏,左校老師面對困難很多,但他們卻比其他學校的老師更具敎學理想。」葉國謙慨嘆,漢華最高峰時學生人數達五千多人,目前只餘下八百人而已。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