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0,829
  • 回覆: 61
      近日俄羅斯的山林大火已經威脅莫斯科周圍地區,並開始危及莫斯科近效的軍事設施,如核研究設施、軍械庫及戰鬥機生產線等。不過,大家可能沒留意,其實莫斯科附近一些對俄國極為重要的國防設施,亦已開始備受威脅,當中包括現時世上唯一真正部署可對付洲際彈道導彈的反導系統:A-135反彈道導彈系統。

     A-135系統的部署, 要追遡到1972年.當時正值冷戰最高峰時期,美蘇兩方剛剛簽署SALT I 限制武器條約,其重要內容包括停止建築新的陸基ICBM發射器(這裏是指發射井)、限制改裝舊洲際導彈發射井,以及限制建設潛射彈道導彈核潛艇及其發射器的數目。其目的是限制戰略核武投射器的數目,避免已經形成的核平衡進一步失衡。
http://www.fas.org/nuke/control/salt1/text/salt1.htm




   SALT I 有一條針對當時美蘇兩國尚未部署的反彈道導彈武器的附帶條約,其條約規定雙方可以構築反彈導道彈用的雷達及導彈陣地,以保護各自的重要設施,但部署導彈總數以100枚為限,以限制雙方的反導能力,保持相互保證毀滅能力。之後,美國及蘇聯都開始部署反導系統:美國的是警衛系統(奈基及衝刺式飛彈),負責保護內華達州、內布拉斯加州及堪薩斯州的民兵導彈發射井;蘇聯的是A-35系列(北約代號ABM-1),用來保護莫斯科周邊地區的政軍指揮中心及重要設施。兩套系統都有相同特點:使用核彈頭作為裝葯。

正正由於使用核裝葯(尤其是奈基要用到百萬噸級彈頭),電磁脈衝可對地面電器做成極大的破壞,加上這麼一個昂貴的系統卻只能同時部署100個發射器,要對付蘇聯第一輪核打擊根本無濟於事,故美國於部署開始後沒多久,於1976年正式宣布終止計劃,轉而發展另一套防衛系統(其實就是後來的星戰計劃)。然而,蘇聯可沒有理會這一點,照樣於1972年開始正式部署。本系統的核心是5v-61型導彈(軍內代號A-350,北約代號SH-01),射程350公里,射高130公里,最高射速4馬赫,載一枚300萬噸級氫彈。由於本系統當時仍存在缺陷,需作進一步改良,包括更換更強力的射擊管制雷達及使用改良型推進引擎的飛彈(工業代號5V-61M,軍隊內代號A-925北約代號SH-04),故至1978年才能完成全面部署及戰略值班任務。


A-35M陣地發射想像圖






發射器及發射筒實際圖片.......用完隨處丟果然是俄國佬處理廢舊武器的慣用手段, 真是回收也懶......



5V-61系列導彈真身



A-35的導彈載車及補給車。
   

蘇聯當時正不遺餘力地發展其他反導系統,例如「極光計劃」(北約代號ABM-X-2,為一種全國化的反導計劃)以及S-225(北約代號ABM-X-3,是一種機動化反導系統,只用以保護導彈發射井,其日後改頭換面,發展成S-300V戰區彈道導彈防衛系統)。不過,由於所費不菲,研究及部署難度俱高,最後都停止研發。

[ 本帖最後由 瓦良格hk 於 2010-9-15 12:02 PM 編輯 ]



其實,蘇聯亦理解到在上大氣層引爆大型核武器對地面電子儀器所做成的損害,而且若截擊高度過低,大當量氫彈也會橫掃地面。加上無論是A-350還是A-925系統,性能低下之餘,攔截靈活度亦相對偏低(無論任何高度,都只能用一種彈對抗),故決定再發展一種可分別作400公里遠距離外大氣層攔截及近距的內大氣層攔截飛彈(內大氣層型仍使用核彈頭,但精度提高,當量縮小至1萬噸當量),以及一整套全新的預警及射擊控制雷達。項目於1968年開始研制,代號為A-135,相關雷達設施於1970年代後期開始興建,至1989年,該系統開始部署,至1995年開始戰略值班。


系統分布。基本上射擊管制雷達及發射陣地均在莫斯科回周。





整個A-135整個系統除中央接戰管理中心外,由早期預警雷達、射擊管制雷達及兩種攔截飛彈構成。由於我們對這個中央接戰管理中心所知有限,故只講後三者。



早期預警雷達:
1.
德涅斯特河雷達-----北約代號為「鷄舍」(Hen House),是一種超地平綫雷達,原為A-35M型的主要搜索系統,主要提供早期預警工作。這系統有三個不同時期的發展型號,,但基本系統都是兩列長200米,高20米的雷達陣列,每列由四個天線陣列打橫排列而成。第一型(德涅斯特河雷達)的兩部雷達以直線排列,第二型(第聶伯河雷達)及三型(道加瓦河雷達)分別是以呈160度鈍角及45度銳角的排列。該系列雷達的最遠探測距離約為5500-6000千米,最高功率為10MW。然而,對A-135系統來說,這個六十年代開始營建的雷達系統已經有些落後。
一型


二型


三型


前蘇聯境內鷄舍雷達分布




2.
Daryal 雷達-------北約代號「伯朝拉」及「裘巴拉」,因為現時已知的兩座雷達分別興建於西北部聯邦管區的伯朝拉市及阿塞拜疆巴庫市東方的裘巴拉市市郊。它是前蘇聯第一種部署的被動相控陣雷達,主體是兩部巨列的信號陣列,其中信號輸出陣列為30*40米,接收陣列則達80*80米,根本就是兩幢大廈來的……「伯朝拉」






「裘巴拉」



若沒有人提出, 旁人大約會以為這個發訊機是大廈來的.......





拆卸中的"大廈"




其探測距離為5000公里左右,最高功率竟達350MW最初兩部雷達原本是用來補充德涅斯特河雷達的照射盲區,而之後的用來代替已老化的第一期型德涅斯特河雷達。不過,兩部雷達於1984-85年完成後,其他的在1991年蘇聯解體時還未完工,及後已放棄。


原計劃DARYAL 雷達分布


射擊管制雷達
1.
頓河2-NP雷達(北約代號「藥箱」(PillBox)),是大型相控陣搜索、作戰管理及射控雷達,有兩座,分別位於莫斯科市中心東北方44公里的索夫里諾鎮及西南方43公里的巴拉巴洛科瓦鎮。兩座建築物呈切頂金字塔形狀,闊100米,高45米,雷達陣型為直徑16米的圓形及10米乘10米的正方形。探測距離為9001200公里,最高功率達250MW。本雷達號稱精度極高,在有效探測範圍內能標定5cm直徑的物體(誤差為200公尺左右)。其系統至少能同時迎擊16個目標。本雷達由1989年起開始運作。






位置圖



[ 本帖最後由 瓦良格hk 於 2010-8-11 01:49 AM 編輯 ]



2.多瑙河3 / 3U雷達(北約代號「狗屋」及「貓屋」),原為A-35M的射控雷達,但亦可作為A-135的備用目標標定雷達,以分擔頓河雷達的搜索工作,讓其可專注於攔截導引任務。貓屋雷達部署於莫斯科南面,而狗屋雷達則在莫斯科的西面,兩者的探測距離分別為2800公里及4500公里,功率不明。      

貓屋及狗屋雷達分布   



巨大的"狗屋"              

更巨大的"貓屋"                          
[attach]658380[/attach]



攔截導彈


1.諾法陀設計局51T6型導彈(北約代號SH-11,蛇髮女妖式),是本系統中的外大氣層攔截彈,為三節式飛彈,長19.8米,闊2.57米,射程350公里,射高提高至320公里,仍配備一枚10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理論上,除截擊來襲彈頭外,本彈還可勝任戰時反衛星任務。本彈由頓河2NP作中繼慣導及末端導引。1990年時部署了16莫斯科東北及西南90公里的兩個發射陣地中(每個陣地八個強化發射井)。由於所配備的百萬噸級核彈頭所產生的電磁脈衝對歐俄地區仍會造成極大破壞,加上開支問題,俄羅斯早於1998年時已宣布將這款導彈退役。原計劃本彈將由55T6型常規外大氣層攔擊彈代替,但到現時為止,仍未有該彈的任何消息……     
發射陣地     




發射井
   
   



發射井內構圖
   



展覽中的飛彈

裝填中

閱兵儀式上









[ 本帖最後由 瓦良格hk 於 2010-8-11 10:08 AM 編輯 ]



附件

GORGON.jpg(393.8 KB)

2010-8-10 23:50

GORGON.jpg

謝謝.
真好奇:瓦兄去那找咁多資料
俄羅斯的炸sk船report出啦,同你所講一樣



[隱藏]
2.
法諾爾53T6型導彈(北約代號SH-08,羚羊式),屬於內大氣層攔截彈。本彈為兩節式導彈,約10米長,1.8米闊,最大射高為80公里,導引模式為中段慣性 / 指令修正加末段主動雷達導引,命中誤差約在20-30米左右(事實上,由於以小當量核彈頭為裝葯,這個誤差基本上已算是命中),配備一枚一萬噸當量核彈頭。本彈外觀至現時為止仍無人知曉,只知道它是一種圓錐形構造的導彈,類似美國的衝刺式內大氣層截擊彈或S-300V9M82型導彈,只是外形更為巨大,射高更高而已。本彈和衝刺一樣,採用了高速固體火箭技術,令其可於數秒內加速至難以想像的每小時10000公里以上(接近100G的加速力),並於30秒內完成接戰過程!導彈分布在5個基地共64個發射井中。
    1998年,俄國表明已將53T6的核彈頭移除,並以傳統高爆彈頭取代之。然而,至現時為止仍未能獲得證實,而且,考慮到系統原有的誤差值,若以傳統高爆彈頭攻擊對方核彈頭,命中率可能會比核子彈頭更……


陣地


發射井




運輸及裝填車


想像圖




唯一兩張照片, 都是不完整的, 其中一張好像只是放在公園的展覽品而已......






發射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K6W0OATveQ





後記:



雖然一直受前蘇聯解體後軍事經費睏乏所影響,本系統仍是現時俄國(甚至全世界)唯一部署對洲際彈道導彈防禦的飛彈系統。然而,單就導彈及接戰系統概念上,本系統只類似美國70年代的警衛系統,都是以兩級配價核彈頭的反彈道導彈作為攔截工具,其最大的問題是採用了核彈頭作為戰鬥部,而且系統亦過於笨重,數量亦不足以作有效保護。對比起現時美國發展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本系統不但已經非常老舊,其不足亦在於純粹陸基陣地式部署,未能充分利用中段攔截機會,只能對進入落下階段的核彈頭進行反擊工作,然而,這個時候距離彈頭著地時間已不足50秒,全系統只有大約兩次攔截機會而已(更不計現在只剩下一次攔截機會)!!

當然,就現時俄國經濟狀況來看,本系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是俄國的「反導守護神」,然而,若果森林大火仍然持續的話,這個「老盾」也可能「自身難保」了。


附圖: 歷代蘇聯反彈道導彈的比較圖(但是, 53T6的圖疑是錯誤)





引用網站太多了, 以下只是其中一部分.........
1.
http://www.secretprojects.co.uk/forum/index.php/topic,239.msg1414.html#msg1414
2.
http://forum.kajgana.com/showthread.php?35689-SAM
3.
http://www.ausairpower.net/APA-Rus-ABM-Systems.html#mozTocId879826
4.
http://www.cdi.org/nuclear/database/rusnukes.html#sh08

[ 本帖最後由 瓦良格hk 於 2010-8-12 11:35 AM 編輯 ]



先謝瓦兄出文令各軍版版友增廣見聞

我想問下呢個係咪世界上唯一一個現役、以保護首都為主的 ABM 防空系統黎呢?



單單用來編輯內容已用了很多時間, 唉.......

是. 畢竟莫斯科方圓一百公里內太多重要目標了......



引用:
原帖由 瓦良格hk 於 2010-8-11 00:00 發表
單單用來編輯內容已用了很多時間, 唉.......

是. 畢竟莫斯科方圓一百公里內太多重要目標了......
努力係唔會白費的

你話「本系統仍是現時俄國 (甚至全世界) 唯一部署對洲際彈道導彈防禦的飛彈系統」,甘美國果個 NMD 乜唔係都係對付 ICBM 架咩?



我計正式部署. 現時NMD好像未算正式部署吧, 而海上的SM-3系統暫時亦未能有效對付ICBM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瓦良格hk 於 2010-8-11 00:09 發表
我計正式部署. 現時NMD好像未算正式部署吧, 而海上的SM-3系統暫時亦未能有效對付ICBM
原來係甘,不過俄國佬真係覺得用核彈頭完全冇問題,睇怕佢地睇重命中率呢一點多過對自身安全的考慮



應該說, 當時能確保必定命中的, 就只有核彈頭了......
我認為在上大氣層引爆低當量核彈, 還算合理. 但在大氣層外引爆百萬噸級的東西, 考慮到電磁脈衝的問題.......這無異於自毀.......

[ 本帖最後由 瓦良格hk 於 2010-8-11 10:14 AM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瓦良格hk 於 2010-8-11 00:16 發表
應該說, 當時能保持必定命中的, 就只有核彈頭了......
我認為在上大氣層引爆低當量核彈, 還算合理. 但在大氣層外引爆百萬噸級的東西, 考慮到電磁脈衝的問題.......這無異於自毀.......
話時話 Secret Projects 呢個網幾正喎



是的是的...有些資料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未看報告, 不過一早對魚雷說有疑問了, 但因為此文已刊出幾次, 費事再呃POST了......

http://news.discuss.com.hk/viewt ... p;extra=&page=4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瓦良格hk 於 2010-8-11 12:39 AM 發表
未看報告, 不過一早對魚雷說有疑問了, 但因為此文已刊出幾次, 費事再呃POST了......

http://news.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2750854&extra=&page=4
論證不足的報告就算了吧



鍵盤翻頁
左右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