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2,213
原文網址連結:    http://www.edu-gov.cn/news/16461.html


1994年8月19日,中央國家機關首次招考公務員(課程),錄用名額為490人。在招考報名的3天裏有14,000人前來咨詢,4,300人報名。



  相關閱讀:


  1994年,中央國家機關首次招考公務員。消息一出,很多老百姓不敢相信,沒有關系,沒有推薦,光憑考試就能“端上鐵飯碗,吃上皇糧?”不光是老百姓,一些國家機關也對這種制度存在懷疑和觀望的態度。

  “卷子”代替了“條子”,“考官”代替了“跑官”,公務員考試制度至今已走過了十幾年,“凡進必考”的制度寫入了《公務員法》。

  程連昌,原國家人事部常務副部長,國家公務員制度推行領導小組組長,親身經歷了公務員考試制度確立和實施的全過程。


  2008年8月14日,作為中國公務員考試的倡導者和締造者,他感嘆,“凡進必考”封住了後門,“這種制度確立不容易,還要堅持和鞏固”。

  “卷子”代替“條子”,公務員招錄關後門

  記者: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是在何種背景下提出來的?

  程連昌: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部分。1980年,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勇於改革不合時宜的組織制度、人事制度,要健全包括招考制度在內的一系列幹部人事制度,並提出:將來很多職務、職稱,只要考試合格,就應當錄用或授予。

  人事制度改革的關鍵環節就是公務員的錄用制度,這是入口,一定要把住。所以,鄧小平的講話,為建立和推行考試錄用制度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記者:之前的錄用制度有什麽不合時宜的地方?

  程連昌:過去的老模式是推薦、遞條子、介紹、轉入等形式。就是誰要想進,誰就找人,誰就推薦。這個辦法是不行的,缺少公開性、公正性,特別是科學性。經常造成國家政府部門想要的人找不到,不想要的人硬往裏塞的情況,根本談不上職位和人才的吻合,談不上任人唯賢,更不用說高效了。



  “凡進必考有利廢除暗箱操作”



  記者:考試錄用就能把住入口嗎?

  程連昌:這種考試包括一套完整的程序,首先政府發布招考公告,有什麽職位,需要什麽樣的人才,要向社會公開,而不是像老模式那樣只有幾個人知道。接下來的考試,是“凡進必考”,想當公務員就要考試,沒有特殊和特例,這有利於遏制一些機關存在的一切不良風氣,廢除了遞條子、找關系等暗箱操作。考完之後還有審核,擇優錄用,結果也要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這樣就能較好的把住入口,一切都是公開、透明的,就像老百姓說的“玻璃房子裏的競爭”。

  記者:這種考試錄用公務員是不是也借鑒了國外的經驗?

  程連昌:在推行考試制度前,我們也註重研究、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英國、美國、加拿大,還有香港等地區的。在英國交流時,人家就說考試這種錄用方式,中國是老祖宗,古代就有科舉考試,國外公務員考試也是向中國學習的。
               應該說,相比國外,目前我們實行的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形式上雷同,內容上我們更豐富,特別是能力測試的內涵更豐富一些。

  記者:初期推行考試錄用,在一些國家部門有沒有阻力?

  程連昌:當時有一種觀望的態度,對於考試錄用這種形式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很多人抱著看一看的態度。是不是奏效,關鍵看兩點公正和唯賢,這是人事上最重要的兩點,就怕搞關系等操作。
                 為此,1989年,人事部在6個國家部門和兩個地區(深圳和哈爾濱)實行公務員考試錄用的試點,先在小範圍內試試看,結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面試考官像奧運體操裁判”


  記者:1989年試點後,為何到1994年才開始正式實施?

  程連昌:1993年8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在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建立和推行公務員制度。1994年6月,人事部下發了《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定》,這標志著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正式建立。所以,1994年8月,人事部組織了國務院辦公廳、建設部、人事部等30余個中央國家行政機關的公務員招考,以此來帶動全國。

  記者:當時民眾的參與怎樣?

  程連昌:當年7月30日,人事部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將組織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錄用首屆招考。此後3天有近14000人咨詢,新聞界稱之為萬人趕考公務員。我感受最大的就是人們的確有很強烈的改革渴望,也認可這種公開、公正的選拔人才的方式。

  記者:考試的情況怎樣?

  程連昌:我去了幾個考場,考場內課桌被拉開距離,考生們都很嚴肅。我也參加了幾場面試,每場都有七八位考官,包括招考單位主管司長、所需崗位的負責人、還有各方面有經驗的專家。這樣既有了解崗位的人員,又有擅長考查多種能力的專家,從不同角度考核人才,有點兒像這幾天奧運會上的體操裁判。突出的人才,幾個問題就能體現出來,有爭議的人員,這些考官還要研討,最終擇優錄取。

  新京報:這次之後,一些部門觀望是否打消了?

  程連昌:錄取結果出來後,我得到最大的反饋就是,這種考試辦法好,招考單位都說滿意。人事部也參與了招考,我們自己都說這個辦法就是好。
               考試錄取的前幾屆,平均招考和錄用比例為三十六七比一,後期達到46:1。一些地區和部門,對錄用人員的跟蹤、調查表明,用人單位的滿意率達到98%。


  “考公務員將要求基層經驗”


  記者:目前,公務員考試競爭激烈,被稱為“中國第一考”。有政協委員提出,大部分考上的公務員都是應屆畢業生,往往缺少實踐經驗,出現一些部委局的公務員因對地方和基層情況不熟悉,造成一些出台的文件操作性不強。

  程連昌: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註意,今後公務員考試也會要求有一點基層工作經驗,比如要求在基層崗位工作一定年限才能報考公務員,現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已開始實施,以後會有這方面的要求和規定出台。

  記者:有一些考生反映,筆試成績第一二名的考生,在面試中得了低分。面試的比重超過筆試,可能會造成仍有一些人情關系在裏面。

  程連昌:公務員考試,考查能力比考查知識覆雜,作為考查能力的面試具有更靈活、更豐富、更隨機的特點。面試不是一個人對一個人,而是眾多的考官面試一個人,這裏搞關系並不容易。你可能認識招考單位的人,但不可能認識所有的面試考官,所以說面試還是一種客觀、公正、科學的辦法。


  “熟人找我推薦,我說沒用”


  記者:作為公務員考試制度的締造者,對於已走過了十四五年的公務員考試,你認為最大的意義是什麽?

  程連昌:就是確定了“凡進必考”的制度,這一點我體會頗深。前兩天一個熟人找我推薦一個同志做公務員,給了我一大堆材料,說我是人事部的老領導,當年的二把手,說話會很有分量。我告訴他,推薦也沒用,因為“凡進必考”制度已寫入《公務員法》。別說是我,就算更高的領導也沒有這個權力,這就是制度的作用。

  公務員考試發展這麽多年,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也需要加強監督,但“凡進必考”的方向是正確的,這種制度確立不容易,還是要堅持和鞏固的。

                                                                                                                                                                                     [責編:中華]


個人感想︰中華民國成立超過一個世紀, 竟然要到1994年至有正式嘅公務員考試制度, 不過遲到總好過冇到, 亦作為體現自我完善嘅表現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