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2,367
  • 回覆: 9
+7

從1980年代或以後所誕生的「千禧」年輕世代是否意味著軟弱?這些人是否過度依賴科技?是否過度沉迷於社群媒體以至於面對面溝通變得太弱?是否太常質疑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命令?從舊世代的口中,這些對於年輕世代的抱怨十分常見,甚至有部分直接以刻板印象認定年輕人就等於好大喜功以及缺乏紀律性。





這些在我國常見的問題,其實作為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美軍,也正在面臨同樣的問題。在美軍全體上下,軍隊不僅正在適應新血的思想變化,同時這些年輕世代也隨著時間變化而逐漸取得要職。因此美國陸軍正在擴大教育班長的權責,並將他們分配到進階個人訓(Advanced Individual Training)之中,這代表者新士兵將有更多的時間與「思想精實」的人相處,而不僅在新訓才會遇到,但陸軍為何想做出這樣的改變?



根據初階軍事訓練中心(Center of Initial Military Training)的士官長Michael Gragg指出,他們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新世代的紀律性較差,且時常不能達到教育單位所要求的紀律標準,因此解決方法就是用更長的時間養成並教育紀律性。而在軍事學院中,學員時常抱怨軍職生涯缺乏彈性和缺乏持續服役的毅力,例如西點軍校學員的抱怨就讓國防部更改了升遷系統,並提供更有彈性的徵召、任職以及晉升制度。





在徵招方面由於期間較短,因此並不受到太大的影響,但社會結構的變遷也引領出了迫在眉睫的危機。早在1990年代,幾乎有50%美國青年的父母有服過兵役的經驗,但現在這個數字卻驟降至15%左右,而這份數字變化也代表著軍方與民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同時,社群媒體也製造了募兵上的新挑戰,在數年前,募兵可以靠在電視上撥放廣告,然後招募人員直接到高中開設招募站做面對面的訪談,但現在的年輕人卻無時無刻與智慧型手機連結,以至於傳統方法就對年輕人失去的吸引力,更遑論募兵....





就此改朝換代:千禧世代已成軍人主力









在2014年的一份全國防部士官兵組成報告中指出,約有5分之4的現役軍人在35歲(含)以下,僅有14.4%超過(含)36歲,而超過50%的軍官則已經屬於「千禧年代」(1980~2000)。因此所謂的X世代(1960~1980)在軍中已經是少數分子,且千禧年代目前擔任要職的比例越來越高。



要了解如何應對軍中人事結構的改變,就必須先知道兩件事情,第一,所謂的千禧世代的定義為1980~2000年間出生的人,第二,所有專家在某部分有共識的認為,千禧世代的行為傾向、特點、習慣以及嗜好都沒有一定標準,因此以傳統方式評估這世代的選擇行為時常會失準,但仍能發現某些共通點,比如千禧世代中,擁有良好體能以及具備良好職場倫理的人很可能只是少數族群




心理學教授Jean Twenage在她於2006年首版、2014年增訂的「我世代」(Generation Me)一書中在探討到1980~1994年生的族群時曾提及:「該世代缺乏職場倫理可能是平均的趨勢。」而這個殘酷的現實正是軍方要面臨的挑戰,儘管軍方可以篩選入伍人員的素質,但並非隨時都有選擇權(例如該趨勢為70%,那不可能將70%入伍生剃除),因此為了適應社會改變,以下有幾項建議可以應用到全美軍上。





1.丟掉你的"成見"






簡言而知,開始同情並嘗試融入你的下屬,但某些幹部在出發點就已經錯誤。




擔任陸軍戰爭大學的戰略研究所教授的前陸軍中校Leonard Wong表示,如較年長的領導者假設千禧世代的想法跟自己一樣,則會失去千禧世代的信任,且年長者沒辦法用年輕的時候的思想套用到他們身上,因為兩方在年輕的時候(比如都是25歲),思想上便有所差異。




舉例來說,促使X世代、嬰兒爆炸潮的士官兵留營的原因,可能是健保、終生俸等,但這些在千禧世代上並不適用,事實上,大部分的千禧世代並不怕中、晚年換工作的事情發生。



Wong表示,當國防部高層在修改軍方退場機制時應該將此研究結果納入考量,因為千禧世代對於在20年內離開軍隊而能拿小筆退休金的意願可能較高,而這也並非是領導階層所面臨的新問題。




事實上,嬰兒爆炸潮與X世代就已經有類似的思想衝突,前者可能會認為一旦離開軍中很可能就會失業,但X世代則認為就算離開軍中,要另尋新工作仍不構成問題,因此X世代與千禧世代的思想衝突也不令人意外。



2.學著習慣被提問




駐日Misawa AFB的第35戰機聯隊長Timothy Sundvall上校表示,某些幹部可能在下屬嘗試釐清命令內容時發怒,而這樣的行為可能就會導致幹部錯失被信任的機會。



在2015年曾於Air & Space Power期刊上刊登關於領導千禧世代文章的副作者Sundvall上校發現,新世代的下屬時常想了解事情的原委,因此如果你無法解釋命令內容,他們很可能會怨聲載道且拒絕執行,因此,假如幹部不清楚命令內容,寧可自己先弄懂為止,否則就不要下這道命令。




回答下屬的問題也有助於融入下屬,也提供他們面對命令內容因環境改變時的執行彈性,因為倘若下屬不了解命令的原因而僅是死板的執行,一旦情勢出現變化,這些人往往會無所適從。因此,幹部必須要充分了解問題,充分解決下屬的疑問,並讓他們自由發揮,而當命令內容因情勢轉變時,這些人將可以發揮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克服狀況。而另一個要直接解答下屬疑問的原因在於,如果千禧時代無法從自己的指揮鏈中釐清疑問,那他們就會從其他管道尋找答案。




海軍上尉Matthew Hipple指出,現代人勇於提問,其原因有二,第一是資訊接收量大,第二則是個人意見多到能質疑命令內容(心理或實質上),同時,假使千禧世代知道某些訊息是有管道獲得的話,他們所產生的好奇心也會極高,而這樣的表現與是不是千禧世代無關,而是與他們觸及的資源有關。



[隱藏]
3.創造自由空間






除了回答疑問外,給年輕世代的命令不能過於詳細或解釋不全,否則他們的技能將難以自由發揮。



兩棲突擊艦Makin Island號艦長Jon Rodgers上校回憶到,他要求年輕水手改進在艦橋的台階,因為緊急危難狀況中(緊急閃避、被敵火攻擊)這個台階可能會限制艦長在指揮時的能力,但當他下達命令時,一個年輕的水手竟然直接向艦長提出疑問。Rodgers並未斥責或詳述太多細節,只告訴這些年輕水手與初階軍官為何要改進台階,並讓自己的指揮效率提升後,這群人也確實將圓滿任務,而這就是千禧世代的特質,他們感覺到自己很獨特、不受拘束,且毫不害羞地提出意見。



4.為何他們很軟弱?先照鏡子




在批評千禧世代缺乏動力或毅力以前,Wong建議幹部應該先充實自我,讓年輕下屬承擔起部分責任,並讓他們學習願意接受在承擔後所面臨的困難壓力。
在他五月所發表的文章「讓千禧世代驅動」(Letting the Millennials Drive)中,舉出了一個來自民間的類比:「相較於往,現在較少青少年在18歲生日以前有駕駛經驗,且忙碌的父母寧可親自接送小孩而不願教小孩開車。」Wong表示,現代父母往往懶得教導小孩而剝奪了小孩的獨立性,甚至連教如何騎腳踏車都懶,因為現代父母往往認為直接替他們接送比較容易。



同時,這樣的呈現也轉折進入了軍中,資深幹部往往認為初階幹部不夠成熟,因此選擇不讓這些人承擔起適當的責任,而這就跟民間父母對待孩子一樣,擔心孩子無法駕馭某些新事物,乾脆自己一肩扛起比較快。

5.思想導師






有許多的研究顯示千禧世代渴望有崇拜的對象,而這也並非是軍事領導的新概念,但這並不意味著長久以來都以正確的方式實施。
前海陸招募官Todd Mahar曾在2013年於參謀大學司令部時撰文指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或應該成為導師,因為有些人可以成為優秀的技師、操作員、戰士,但我們並不全然希望他們成為年輕陸戰隊員的思想導師(或偶像)。此外,Rodgers也發現年輕軍官比較勇於表達真實意見,同時也認為可以跟年輕軍官們坦言相向,但資深軍官相對來說則官場包袱較重而不敢獻曝於人。



不過,千禧世代雖然渴望回饋,但也不見得習慣Rodgers所建議的誠實坦言方式,因為根據「我世代」作者Twenge所言,幹部仍需評估對談內容的「同情心」以及「建設性」方面,同時謹記要鼓勵那些正確達成任務的下屬。。




而該世代會有這樣的表現,很可能與普及12年國教有關,根據統計,現代人完成12年國教的比例是1970年代的2倍,因此對談內容對這些人而言影響甚大,或者跳脫出這些既有思維,試想應該沒有人喜歡聽負面評論即可。。



6.令他們看見更大的格局





覺得千禧世代有「自戀」或「自我重視」的傾向嗎?Twenge的研究報告指出了這點,但這樣的特徵並非全然是壞事,事實上,幹部應該運用這樣的特質,讓千禧世代認為自己正在做某些「別具意義」的事情。




Twenge表示,應該要讓千禧世代了解自己正在為某些「遠大目標」的而做,因為這些人不想只當機器中的小齒輪,而是希望個人的力量可以造成某些衝擊或改變,有趣的是,這樣的特徵不論在民間或軍中都有。





舉例來說,艦長Rodgers就發現這個方法非常有用,在某次他要求年輕水手準備船艦的混合推進系統的演練時,讓水手們充分理解到今日所做,將會造福往後數年接替的新進水手,因此這些人也做得十分起勁,主因就在他們充分理解自己的任務有著更遠大的目的。





7.擁抱科技





Sundvall以一名老飛行員的說法作為例子,老飛行員發現當自己進入新戰機駕駛艙時,自己常常會呈現「資訊超載」的情況,也就是太多的訊息從各式顯示幕中出現,因此他常常懷念老式儀錶板的年代,所有螢幕都是綠色,且沒有資訊投射在頭盔當中,同時資訊內容也很簡單。





但他卻發現年輕飛行員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這就是他們所生長的環境,例如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些人還會因為找不到自己的手機而焦慮,而這樣的呈現不論在民間或軍中都有著共通點。





因此,與其嚮往那簡樸的年代,幹部必須學習運用年輕人的科技並與之互動,而Rodgers認為這是絕佳能與年輕下屬融入的機會。



8.但用智慧慎選






儘管幹部會嘗試運用新科技與年輕下屬溝通,但有時可能會適得其反,



Mahar在2013年的論文中表示「陸戰隊雖然對於將社群媒體當作領導廣播管道有著一定的抗拒,但成功運用社群媒體將確保策略性訊息觸及每一個目標觀眾,同時降低對於政策的誤解。」而Rodgers則對此說道,目前陸戰隊總司令尼勒(Robert Neller)上將就是成功運用社群媒體傳達政策內容的例子。當然,社群媒體不一定適用於每個層面、每個人,但對於陸戰隊而言,能直接聽到總司令的聲音是極為重要的。




9.記住父母




Wong指出千禧世代與父母的關係非常緊密,他回想起20年前的當時,X世代的入伍生在加入軍隊後,他的父母甚至還不一定會知道他已經入伍,因此必須靠軍方寄一封鼓勵信,內容大概是孩子將可適應良好、身為主官的我覺得很驕傲之類的,如此就可以讓父母安心同時讓給予入伍生顯著的精神鼓勵。




透過父母並非是軍方面對入伍生的新手段,但這卻可能是單位幹部的新方式。Mahar建議利用社群媒體以及電子郵件觸及每一個家長,並建立起軍民間的聯繫管道。因為倘若軍方不先建立管道,家長可能會透過國會議員(民代)或檢察總掌之類的角色與軍方溝通,屆時將會造成行政上的麻煩。


不過,與家庭關係緊密不代表這些新兵就應該被當成青少年對待,Sundvall以他帶人的成功經驗指出,必須設身處地認為這些新兵的經驗並不如資深士官兵豐富,因此要從頭帶領他們起,並將他們想成是大人,而非乳臭味乾的小鬼。



10.不要相信你看過或聽過的一切






Twenge警告不要隨便聽信一些關於千禧世代新兵的行為軼聞,因為那並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是如此。




當然這也並非否認千禧世代有著部份共通性,根據「今日心理學」中刊登文章的調查高中生報告中指出,受訪的千禧世代有38%不想努力工作,相較於X世代的30%以及嬰兒爆炸潮的26%高了一些,而在三個世代中,千禧世代是唯一超過50%不願超時工作的。這份數據顯示千禧世代的行為可能比較像志願者,而其他調查則顯示該世代的利他主義比率則為維持相同或偏低。




會以高中生的數據舉例,主要是因為軍方招募的最低學歷就是高中(基於美國12年國教,在高中時將達到18歲,正好完成教育以及成年),Hipple表示,人們對世代的刻板印象往往較記得住壞的一面,且總是提及這些負面特質作為八卦,而這樣又再度加深了世代隔閡,但這麼做卻有失公允,舉例來說,你會討論在車禍中的車如何如何,但你卻很少會談提這周的交通狀況如何,言下之意,當在批評某些世代時,卻往往忘了將環境納入考量,而加深了刻板印象。



[隱藏]
11.在我以前的年代….





Hipple表示作為一個領導者是與技術無關的,而好的領導者會使用新工具來領導,而不是一直解釋以前怎麼做事情。在未來,千禧世代也必須面對一樣的挑戰,假如未來世代有BrianPod這種東西,千禧世代父母可能會覺得那很浪費時間,而應該把時間花在推特上。





資料來源:http://www.militarytimes.com/sto ... nal-shift/87303140/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