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350
  • 回覆: 2
2017年1月8日,是我國已故周恩來總理逝世四十周年紀念日,1976年1月8日,一代偉人周恩來與世長辭,但中國人一直緬懷着他。人們在周恩來總理的身上負載着如此多的尊崇、希望和想象。對周總理的讚美,實際是融入了國人對一個理想而完美的“賢哲”的膜拜,以及對國家和自己的前途的寄託。  


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已經能夠越來越從當年特定的情境中走出來,平視地打量周恩來總理,以及毛、劉、朱等新中國第一代的開國領導人。這是一代非常具有個人魅力的領導人,這一點誰也不否認。他們從中國的那個特定的歷史年代走出,個人魅力與那個時代的制度緊緊結合,變成了一種社會信念。


從個人形象上來說,周恩來總理可能是那一代中國領導人里最帥的,即便是他那略有舊疾,不能伸直的右臂,也有着獨特的風采。1939年7月10日,在延安的周恩來騎馬到中央黨校作報告,途中遇險墜馬,導致右臂負傷。從此以後周總是略曲右臂,形成一種獨特的個人魅力。


周恩來總理一生留下無數影像,但人們公認的最經典的照片是這張。很多年以來人們認為這張照片是周總理專門擺姿勢拍攝出來的,其實這是不對的。很少有人知道這張照片並非官方拍攝,而是由外國記者違規拍攝並秘密保存的。



焦爾焦·洛蒂(Giorgio Lotti),是意大利著名攝影家、新聞攝影記者、意大利《時代》周刊著名記者。意大利《時代》周刊並非我們熟知的美國《時代周刊》,而是四個最主要的綜合性期刊。洛蒂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曾多次訪華。1973年1月6日意大利外交部長朱塞佩·梅迪奇首次訪華,洛蒂先生是隨團記者。


1973年1月9日,意大利外長梅迪奇率政府代表團訪華,周總理當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扶病會見意外長和隨團記者並作交談。


洛蒂是知名的新聞攝影師,尤以拍攝重要場景與人物著稱,他渴望在會見時進行拍攝。意駐華大使深知當時中國限制甚多,再三提醒他,在那種場合,千萬不要拍照。洛蒂當然答應不迭。中方也同意洛蒂到場,條件是:不能帶相機拍照。但是出于職業習慣,洛蒂最后還是偷偷帶了相機來到了人民大會堂。

接見時,洛蒂親身感受到周總理豁達大度、學識淵博而非常謙虛的高尚品德,為周總理敏捷駕御事物、能解決任何複雜事件的傳奇魅力所激動。技癢難耐,覺得不給周恩來拍一張照太可惜了。決心拍一張好照片,反映出周總理的內心世界和偉大而平易近人的風貌來。

 等到接見事畢,洛蒂最后一個與周恩來握手,他用法語向周總理提出拍照的要求。周恩來隨即微微點頭,表示同意。洛蒂迅速請周恩來坐到旁邊一個發紅的沙發上,沙發旁的茶几上放着一只帶蓋的花瓷茶杯。總理剛落座,洛蒂就迫不及待地摁了快門,但覺角度等不甚理想。這時運氣來了,門口有人叫了一聲總理,總理上身微微左轉,目光凝視。洛蒂抓住這千載難逢的瞬間,第二次摁下快門。 一張周總理生平最經典的照片應運而生。


洛蒂憑着自己豐富的經驗,敏銳的觀察力,他沒用閃光燈,也沒用測光表,利用現場的自然光,用隨身攜帶的德國小型徠卡M4相機,90毫米的中焦鏡頭,光圈F/2.8,快門速度1/8秒,ASA200度柯達彩色負片(按ASA800度曝光),拍下了這張照片。



洛蒂將激動強壓心底,他知道這事還沒完,拍照行為未事先取得中方的保衛和宣傳人員同意,所以幸運與否還未知。果然,他的不守規定引起人民大會堂有關人員的注意。多年從事新聞工作的洛蒂本能地意識到了這一點。離開接見廳后他便在揣摸如何保留下這張珍貴的照片。洛蒂拍照以後迅速扎在幾個記者當中,他找到意大利《晚郵報》記者,和他坐在一張桌子旁邊聊天。趁警衛人員尋找他的時候,以嫻熟的手法在桌子下面為照相機快速更換了膠捲,並按了幾下快門。當警衛人員讓他打開相機的時候,他裝出很不情願的樣子將膠捲曝光了。
  很多人不知道周恩來總理還具有表演天賦,是中國早期話劇的開拓者,當年曾經是京津反串“女名角”。天津的話劇運動在‘五四’以前就開始了,周恩來是當時京津最有名的男扮女裝的“反串女角”演員。有評價周總理扮演的孫慧娟:“身姿窈窕,纖長勻稱,面容清秀文靜,有一種誘人的個性魅力;吐詞輕言細語,優美動聽,羞澀中含有真誠純樸,把一個愛情純潔忠貞的少女,刻畫得入木三分。

  在《南開學校第十次第二班畢業同學錄》的周恩來名錄中記載:“君于新劇尤具特長,犧牲色相,粉墨登場,傾倒全座,原是凡津人士之曾觀南開新劇者,無不耳君之名,而其于新劇團編作飾景尤極贊助之功。”

  這是當年中國最強合伙人,后排左起:陳云,秦邦憲(博古),彭德懷,劉少奇,周周總理,張聞天(洛甫);前排左起:趙容(康生),毛主席,王稼祥,朱德,項英,陳紹禹(王明)。

  圖片:1936年12月周恩來從西安回到延安。




  1958年11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首相訪華,周恩來總理陪同下,試駕清華大學師生設計研制的新中國第一輛微型轎車。

  衛星牌是我國第一輛微型汽車,共試制9種樣車,1958年到1960年,共生產146輛。最初方案因汽修廠不能制造錐齒輪,採用后橫置單缸發動機,皮帶無級傳動,始終不理想,最後方案改仿制德國特拉幫特轎車。

  1964年11月14日,周恩來率中國黨政代表團到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7周年紀念活動后回到北京,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到機場迎接周恩來。一個月前中國爆炸了首枚原子彈,赫魯曉夫下台。

  自從加拿大籍人像攝影大師優素福。卡什在1941年拍攝《邱吉爾》,並為該作品創下了自有人像攝影歷史以來的最高發表率之后,幾十年來就再沒有任何一幅攝影肖像作品在這方面可以和《邱吉爾》抗衡。直至1973年,意大利《時代》周刊攝影記者喬治奧。洛蒂拍攝的《周恩來》問世。
這張照片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曾被印刷超過9000萬張,這可不是胡編亂造,這是官方的統計數字,為什么這張照片有如此大的魅力?
洛蒂回國后,洗印了第一張照片,分別寄給了意大利駐華大使館、中國政府和周恩來總理本人。這幅題名為《沉思中的周恩來》首先刊登在意大利《時代》周刊顯著版面上,占了中心頁整整兩頁的篇幅。照片的藝術感染力和政治效果,很快為世人所關注。其他一些報刊也分別轉載,贏得意大利許多人士的高度讚譽。

  洛蒂接受中國記者採訪。

  洛蒂在南極洲拍攝。

  2002年,洛蒂參加在貴州都勻舉辦的首屆國際攝影博覽會。

  1973年末,意大利政府將這幅攝影作品的原版照片(長69厘米、寬53厘米)作為國禮贈送給周恩來,后珍藏于國際友誼博物館。1974年,此作品獲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認識世界獎”,獲獎原因為:照片逼真地刻划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形象,用光、構圖都有獨到之處,巧妙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在性格。洛蒂拍攝的這張周總理的照片,具有歷史意義,也為中國人民奉獻了一份珍貴的紀念品。
這張周恩來的半身照以油畫般的質感、深邃的凝思,加之特有的凝重的時代氛圍,成為曠世經典。鄧穎超在后來會見洛蒂的時候也感謝他,並說,這是周恩來所有照片中最好的一張。(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hist ... xzqnim4234120.shtml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