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676
  • 回覆: 2
在1998年,社會福利署長梁建邦說「綜援養懶人」,開始向弱勢社群開刀,提出要檢討綜援制度,推出「自力更生支援計劃」等措施來「鼓勵」健全的失業領綜援者重投勞工市場,在1999年大幅削減綜援的標準金額,更考慮取消眼鏡費、電話費等津貼。在2002年,社會福利署署長林鄭月娥食言,再次削減綜援基本金額,同時決定向新移民開刀,由住滿一年延長至七年才能申領綜援,讓足襟見肘的綜援家庭再次受害。香港社福界的危機在2000年,社會福利署署長林鄭月娥推出福利改革挑戰社福界,開始以商業手法經營社會福利業。其中強推「一筆過撥款」制度代替舊有的實報實銷制度,口裡說是增加社福機構的「彈性」,實質為削減福利開支,對非政府組織的資助封頂。本來資助機構員工的工資跟公務員薪級表掛鉤,因此員工的工作待遇和穩定性有保障。但一筆過撥款推行後,機構大多數改以短期合約聘請員工,合約員工的工資較舊制員工低,造成同工不同酬現象。部份社福機構更將政府撥款作為儲備,縮減人手編制,導致前線員工的工作量大增。

同時,香港政府引入了服務競投制度將服務外判化,以價低者得的競投方式競投合約,讓社福機構之間變成了敵人,互間爭奪資源。機構為了生存便會向人工開刀,員工薪酬大減導致士氣低落,影響服務質素。前線員工為了寫計劃書,唯有犧牲直接服務使用者的時間。機構資源不穩定導致了「用者自付」服務的出現,讓低下階層被排拒於服務的門外。林鄭月娥更推出了「服務質素標準」和「津貼及服務協議」,加強對社福機構的監管,令政府成為有極大主導權的服務購買者和監察者,讓不少社福機構「河蟹化」,保持政治正確,又不敢得罪政府,寧願推行一些可能偏離社會工作價值觀的社會控制服務。

到做政務司長後更不用說, 與689狼狽為奸, 得罪年輕人,激怒中年人,失去老年人,加埋近日西九事件,如何談得上受香港人擁護?



系!? 你咁講,阿爺應該唔會比佢做特首!咁你們就再唔好千方百計去攻擊佢la!


咁多字,應該係貼過來,唔係原創掛.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