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 13,831
  • 回覆: 35
  • 追帖: 1
  • 分享: 4
很有興趣談香港創新科技產業這個話題,而且我的觀點很異類,不信看下面文章:

到底創新科技企業是怎樣產生的很多人不知道內裡的秘密,我談一下我的看法,

創新科技企業產生有兩大原因,第一必須創辦人其中一個是天才,而不是人才,

第二必須有大量不怕輸的風險投資基金存在,這二者缺一不可,

什麼是天才呢?就是他能看到未來二十年內人類有一個很大的需求,

或者一個已經是很大需求的產品可以大幅提升功能,

可以看到這兩點其中之一者,就是天才,

例如微軟看到了操作軟件的需求,蘋果將手機功能大幅提升,

其他很多不一一例舉了。美國有大量不怕輸的風險投資基金,

他們為天才提供了實現項目推進的資金,使天才的構思得到實現,

風險投資政府是不能做的,因為失敗了說不清楚,美國政府也不做創投生意。

香港沒有大量風險投資基金存在,另外天才人物是否有?不知道,有也肯定不多,

所以香港創新科技產業很難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美國與以色列是創新科技出產最多的地區,我分析美國由於人口基數大出天才的機會高,

另外美國矽谷有大量風險投資基金,而以色列很可是是猶太人遺傳基因的原因,

出產天才人物的機會大很多,所以創新科技產業比較發達,

中國的創新科技企業也是天才加外國風險投資結合的成果,

中國政府也沒有投資成功什麼創新科技企業,投了二十億給鄧亞蘋,

搞搜索引擎,結果失敗了。

創新科技是另一類賭博,政府是不能幹這件事的,因為怕輸。

最後很有意思的是一般普通人都不會識別天才的,

杭州市長公開宣布馬雲是大騙子,就是一個例子,

香港人搞科技創新最成功的人,是一個叫蔡崇信的香港人,

他看出馬雲是天才,主動去做了馬雲的合作夥伴,

結果他成功了。

[ 本帖最後由 socialwong 於 2016-6-1 08:41 AM 編輯 ]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軔無欲則剛。
我非常真誠的希望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發達興盛,

使香港這個美麗的城市大放異彩,不過實話必須實說,

喊一些口號是沒有意思的。



少有的正經...支持


引用:
原帖由 一個普普通人 於 2016-5-16 06:46 PM 發表
少有的正經...支持
我的形象有那麼差嗎?謝謝。



[隱藏]
現在談一下人才與天才的區別,人才大家都知道專家、教授、高級工程師等等,

一般受過高等教育,有一定的資格證書的人都是人才,但絕不是天才,

天才與人才的最大區別是思維深度不一樣,天才的思維深度比一般人才深很多,

就好象步槍與大炮的區別一樣,天才天生的思考非常長遠而且深入,

創新科技企業好比一駕馬車,各類人才是拉車的馬,

而天才就是駕車的車伕,專業人才組合的公司沒有目地或大多數是錯誤的目地,

最後科技公司還是失敗,馬車沒有車伕駕馭,亂沖亂撞結果就是撞板,

天才有什麼特點,天才特別喜歡讀書,但是不愛在學校讀書,

天才的學歷都很低,愛迪生小學只讀了三個月,之後全部自學成長,

一般有高學歷的人都不是天才。

為什麼天才才能創辦科技公司?因為創新的服務或產品是一般人想不到的,

一般人能想到的都沒有商業價值,只有大眾想不到的才能有最大的商業利益,

找專業人才搞科技公司是一個錯誤,完全是浪費金錢時間的,

失敗也是肯定的。

[ 本帖最後由 yc0688 於 2016-5-17 10:17 AM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yc0688 於 2016-5-16 09:46 PM 發表


我的形象有那麼差嗎?謝謝。
玩世不恭...不=差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香港現在的局面是80年代英國為香港部下的一個局。
當時英國政府已經認為香港在九七年可能會交回給中國。
所以在思考有什麼發展模式可以在九七年前大量刮走資金,
而在九七年後就成為一個沒有前途的發展環境。
最後想到地產項目。首要的工作就是將香港極大部份的土地劃為郊野公園。並且一定死這是不得發展的。樓價就這樣上升了。
九七後中國政府多次希望也再三提醒香港發展非地產的項目來轉型。
但是在香港一群藉由地產項目來發達的所謂成功人士。
他們腦中地產項目已經根深提灌的藉入。因此他們對其他發展項目反而變成幼稚。
殖民地政府之下的一大群政府高官都是執行官,只管實行沒有創新思維。
因此在所有的創新發展之中都已守財奴的角色來看待項目。
將本地的新發展項目與外地的項目一齊看待,這群洋奴思想的執行官以着外國的月光特別圓。
在香港就是這種發展環境,創新科技如何得以發展呢。
就以生物科技為例,香港政府一向都支持,但是在美國創投基金很少會支持生物科技的。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生物是很難掌握的。
在香港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事創投基金,創投基金並不會只是支持一兩個項目,通常會以大包圍的方式支持數十個項目。
只要其中一個項目成功回報率可能是10倍甚至乎百倍都有可能。
在中國創投基金已發展得比香港成熟得多,資產與創新科技融合。
這也是全球未來商業模式的新發展。
香港在這方面非常落後,歸根究底就是香港的地產思維根深提灌。
在中國很多大學生都已經知道什麼是創投,明白什麼是種子基金天使基金A輪B輪。中國很多大學生在未畢業之前,已經開始開發創新科技並且與創投基金合作,產能合一。

可惜在香港的大學生對這方面完全不理解,香港學生追求那些民主自由狗屁垃圾。
地產、民主、普選可能成為香港經濟的一個沮咒,成為香港轉型的絆腳石。
現在目光遠大的年青人早已經北望神州回國發展了。

[ 本帖最後由 tcell 於 2016-5-18 10:37 AM 編輯 ]



引用:
原帖由 tcell 於 2016-5-18 10:29 AM 發表
香港現在的局面是80年代英國為香港部下的一個局。
當時英國政府已經認為香港在九七年可能會交回給中國。
所以在思考有什麼發展模式可以在九七年前大量刮走資金,
而在九七年後就成為一個沒有前途的發展環境。
最 ...
香港政府逼高樓價是因為政府是最大的賣地受益者,

大量的賣地收入,可養高薪公務員隊伍,

然而則徹底破壞了香港的生產力,

使香港成了純消耗城市,最後經濟崩潰的惡果終會香港自己承受,

現在的香港毫無競爭力,一路走下坡,進入沒落周期了。



[隱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引用:
原帖由 川榮李奈子 於 2016-5-19 10:01 AM 發表
更乜鬼才,做一百樣唔同既事總有人成功



http://i.discuss.com.hk/d/images/r10/iphoneD.jpg
陽春白雪與下裹巴人,懂的就看一看,

不懂的就少浪費時間了。

[ 本帖最後由 yc0688 於 2016-5-19 10:28 AM 編輯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現在說一下創新科技項目有多難,就拿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講一下,

阿里巴巴馬雲,是一個風投家叫薜蠻子的先看項目,

馬雲手下只有七名員工,而且三名是兼職,網站沒有任何盈利,

純在燒錢,他開口兩千萬美元,讓百分之二十股份,

薜蠻子一口回絕,把他讓給了日本人孫正義,而孫正義要加投到四千萬美元,

馬雲沒有敢要,之後不到一年馬雲要孫正義加投八千萬美元,

事後阿里巴巴上市記者采訪薜蠻子,問他有沒有後悔沒投阿里巴巴,

他說沒有後悔,他說自己沒有那個眼光,也沒有那樣的膽量,

再遇同類的也不會投,看不透是關鍵,

這里想說,千里馬非常稀少,伯樂就更少了,所以創新科技項目非常稀少成功,

天才的項目創辦人,天才的投資家,碰到一起的機會很難出現。

[ 本帖最後由 yc0688 於 2016-5-22 10:33 AM 編輯 ]



用阿里爸爸作為例子不能說明創投行業,因阿里例子太特別了。
創投的運作在公司未IPO之前,就能買賣股權獲利。
創投不是看公司最終會否IPO(當然IPO是最好的結果), 而是在公司未IPO前的股值上升時就可買賣。

以李澤楷事件為例,李澤楷九九年以220萬美元購入騰訊20%。
2年後以1260萬美元賣給南非MIH,成為一時佳話個個都讚李澤楷叻仔。
而南非MIH就話超抵買。
但現在20%騰訊是多少?應該超過400億美元了。
當時嘅叻仔依家變左傻仔。

我用呢個例子亦都想說明香港好多所謂成功人士,除地產項目外,其他投資都唔係好叻。

[ 本帖最後由 tcell 於 2016-5-23 12:27 PM 編輯 ]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tcell 於 2016-5-23 12:08 PM 發表
用阿里爸爸作為例子不能說明創投行業,因阿里例子太特別了。
創投的運作在公司未IPO之前,就能買賣股權獲利。
創投不是看公司最終會否IPO(當然IPO是最好的結果), 而是在公司未IPO前的股值上升時就可買賣。

以 ...
騰訊也是很奇怪的公司,如果李澤楷蠢的話,IDG可不蠢,IDG是專業風投公司,

一般都要守到IPO才會套現,可是IDG也同時賣了股份,它所持與李澤楷一樣多股份,

更怪的是南非MIH公司不是風投公司,投資勝訊之前沒有投資過中國的IT公司,

投資完勝訊之後也沒有再投資中國其他公司,非常奇怪,

中國只有百度比較正常,研究科技創業企業案例很有趣。

[ 本帖最後由 yc0688 於 2016-5-23 02:15 PM 編輯 ]



鍵盤翻頁
左右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